6月15日,CVLM(合同价值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)SaaS解决方案提供商凌镇科技宣布完成5300万元A轮融资,由云起资本领投,蓝湖资本跟投。
疫情下,各企业都在争相数字化转型。合同作为业务数据的重要载体,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对远程办公和智能企业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,企业对智能合同管理和审查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。
公开资料显示,“凌镇科技”孵化于IT咨询服务商“汉德信息”,其核心产品是一个具有合同价值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平台“伊诺智能合同云平台”。据其官方介绍,其产品可提供识别和解决合同管理风险、到期预警、一键续保等多项服务。合同签署之前、期间和之后。
疫情下,各企业都在争相数字化转型。合同作为企业运营数据的重要载体,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合同管理涉及合同审批、签订、履行、变更、终止等多个流程。这相当麻烦。传统合同主要以人工方式管理,存在效率低、执行慢、风险不可控等一系列痛点。随着远程办公和智能企业管理需求的增加,智能合同管理和审查来自企业端。
记者注意到,相关政策对该领域的发展也有诸多利好。今年国务院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集中在电子合同、电子印章、电子签名等方面。并提出推动远程协同办公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升级,推广电子合同、电子印章、电子签名、电子认证等应用。
幂律智能也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合同审核和管理的创业公司。此前,其创始人兼CEO屠存超在今年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了判断。“智能合同审核的市场规模是数百亿,未来仍有数十倍的增长空间。”他认为,这一轨道在中国仍处于早期阶段。无论从客户的规模扩张,还是从商业模式的验证来看,市场上都没有明确的头部玩家。未来三年,各细分市场的市场格局将逐渐清晰。
事实上,海外合同管理市场已经比较成熟,相关企业已经到了大规模扩张的阶段,在资本市场上相当吃香。公开报道显示,Icertis与日本软银集团接近达成部分股权收购交易,估值约50亿美元。去年,该公司的估值约为28亿美元。此外,D轮融资后,铁甲的估值接近10亿美元。
虽然这个国内市场处于早期阶段,但记者注意到,目前有很多玩家蜂拥而至,创业公司“幂律智能”和“秘塔科技”都获得了资本支持,包括红杉中国、经纬创投和真格基金。这些企业的融资轮次集中在前期,以A轮为主。
涂存超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,合同审核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,涉及链条很长,从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标注,到审核标准的制定、法律知识的梳理、算法实现、产品形态设计,产品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贯穿智能合同审核的全链条。此外,不同行业、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智能合同评审工具有不同的需求。
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活跃在智能合同审查和管理领域。今年4月,阿里云宣布与幂律智能达成合作,提供基于智能合同审查场景的解决方案,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;腾讯发布了“腾讯智慧法律服务
此外,许多电子签名公司也扩展了智能合同服务。比如,早在2019年,e签宝创始人兼CEO金洪洲就公开表示,未来的智能合同应该是数字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、去中心化,全程有司法保障。当时他说,未来三年,E签会投入3亿全部做智能合约;今年6月9日,法国发布iTerms合同智能审查系统,通过人机协作帮助法务提升能量和效率。
转载请联系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。未经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授权,严禁转载或镜像,违者将被起诉。
特别提醒:如果我们使用您的图片,请联系本站付款。如果你不希望你的作品出现在这个网站上,你可以联系我们,要求你的作品被删除。